《挥麈录》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史学名著题解》第394页(1326字)
《挥麈(zhǔ煮)录》共分四部分,前录四卷,后录十一卷,三录三卷,余话二卷。
作者王明清,字仲言,汝阴人。他的父亲王铚,倾注毕生精力,编撰《国朝史述》。秦桧专权,严禁家藏野史以议论朝政,王明清的母亲胆小怕事,把王铚的遗稿全部付之一炬,以求消灾免祸。
王明清对这件事非常痛心,为了继承父志,他利用先人的丰富藏书,在与亲朋的交往谈论中,凡有可记的事,随即加以考证而记录下来,写成《挥麈录》。他写成此书的四录,前后花了三十多年。
《挥麈录》虽为笔记性质,王明清在写作过程中,力求真实可靠,史料价值很高。实录院为编修《高宗实录》,一再要泰州抄录《挥麈前后录》作为参考资料;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采用了其中不少史料,特别是南渡初年史事,高宗渡海避难的一些具体情节,写得很详尽,为李心传所欣赏。《挥麈三录》卷一记高宗南逃,金军追抵余姚,知县李颖士募乡兵数干捍拒,金军不知虚实,暂时停止进军,高宗得以自定海登舟航海;华亭县的宋辉,运米十万石以接济飘泊海上的“御舟”。
王明清以朴质的笔墨,表彰了惊涛骇浪中忠贞之士的爱国情操。
王明清爱憎分明,在《挥麈录》中,对坚持抗金、不畏强暴的王禀、徐徽言、李邈极为钦佩。
王禀守太原,太原在金军围困下,援绝粮尽,王禀以身殉国;晋宁知军徐徽言,竭力守城,身先士卒,杀敌甚多,被俘后坚不投降;真定帅臣李邈,城破被虏,金人授以官爵,他宁死不屈,绑赴刑场,神色不变,言笑如平时,对执刑的人说:“愿容我辞南朝皇帝以死。”从容就义。
王明清认为,这样的忠臣义士,应永垂不朽!
他对昏君徽宗、权好秦桧之流,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徽宗大兴土木,耗尽国力以经营“艮岳”,不惜使用大量人力、物力,造作许多深渊奇峰,移植许多珍贵的花木,修建楼台亭阁,雕栏曲槛,穿石出罅,岗连阜属,东西相望,千红万紫,芬芳馥郁。辟有一特区叫“西庄”,筑有农舍,按季节种植农作物,布置得宛如农村。还建成“万松岭”,青松蔽密,藤萝蔓衍。
这种人间仙境的建成,不知葬送了多少小民百姓的生命。徽宗妄想长生不死,大搞炼丹术,却不顾他人死活,出现了不少冤狱,诬陷盛行,贪暴无忌,政治黑暗,敢言直谏的人被逐。这种局面到南宋时更有所加剧,岳飞父子抗金有功而被害,对这件大冤狱最关键的罪证材料“岳云与张宪书,通谋为乱。”《挥麈录余话》卷二指出:既讲不出其具体内容,而且与原来的指控毫无关系;后来连这一件含糊其词的罪证也烧掉了。王明清如实地点破了“莫须有”的真象。王明清在后录、三录中以许多具体事例,揭露了秦桧网罗党羽,诡计多端,为非作歹的罪恶。可见王明清是宋代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比较正直的人物,《挥麈录》记载的史料较为可信,所述典章制度及两宋之际军事、政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可补其他史籍的不足。
本书四录是分别成书的,前三录最初各自单独刊行,《余话》成书后,有龙山书堂四录合刻本。
公元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挥麈录》,对全书作过一番校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