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书籍:毛泽东言语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毛泽东言语辞典》第483页(564字)
《登庐山》诗:“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生当东晋、南朝宋之际,为着名诗人。
陶潜曾仕晋为彭泽县(今江西湖口东)令,因不满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愤而辞官,躬耕田亩,时或至庐山游观。有《陶渊明集》。桃花源:陶渊明曾撰《桃花源记》,说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有一位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开满桃花的水源),发现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一个古人幻想中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1959年7月毛泽东登上庐山,由庐山的胜景联想到了曾在庐山脚下生活过的晋代大诗人陶潜,又由陶潜想到了他的传世之作《桃花源记》。这位“陶令”在这篇记中虚构了一个以没有压迫剥削绝对平均为特征的世外桃源,在古代中国自然是找不到的。而今,沧桑巨变,建立了新中国,在作者看来,古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终于实现了,假若陶渊明还在世间,如果世上真有那么一块世外桃源,那么他们也会从理想中走出来与新中国的农民同耕的。作者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与陶渊明所虚构的桃花源联系起来写进诗中,不仅突出了庐山一带的人文佳话,而且强化了对今日祖国的高歌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