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社会主义辞典》第44页(617字)

即社会生产力,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表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的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二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三是劳动对象。这三个方面在劳动过程中的有机结合才构成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首要的能动的因素,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因为劳动者不仅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而且能改进劳动资料,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资料是一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在生产力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也是划分人类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志。劳动对象是人类劳动加于其上并形成适合需要的使用价值的物质条件。劳动对象质量的改进和范围的扩大,会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生产力不能离开生产关系而存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生产关系又对生产力起着巨大的反作用。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与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并最终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最终原因。

上一篇:生产方式 下一篇:生产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