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社会主义辞典》第351页(776字)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希望帝国主义国家放弃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山东的一切被日本夺取的权利,但遭到参加会议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
在此情况下,军阀政府竟不顾民族利益,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来,举国愤怒。
5月4日,北京大、中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提出“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要求。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军阀政府派军警镇压,30余人被捕。对此,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抗议政府的反动行径。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学生纷纷举行示威游行,声援北京学生。6月3日至4日,军阀政府在北京又逮捕了学生千余人,这就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
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九江和山东、安徽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接着,一些城市的商人也相继举行罢市。
至此,由学生、知识分子参加的五四运动发展成为一个有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6日至10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28日,军阀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获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也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他们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革命从此成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