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社会主义辞典》第401页(889字)

西方一种认为传统的克思主义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因而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探讨”的思潮。

它最初因欧洲部分共产党内少数人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提出异议而兴起,后来由西方学者加以理论展开。它的创始人是匈牙利的卢卡奇、德国的科尔施和意大利的葛兰西。1923年卢卡奇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被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首先使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是梅劳·庞蒂,1955年,他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把当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考察”,在基本观点上又不同于列宁主义的思潮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从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意识形态概念就普遍地使用起来。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又逐渐在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流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派别有:法兰克福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马尔库塞和阿多尔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梅劳·庞蒂和萨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阿尔都塞;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德拉·沃尔佩和科莱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偏重于书斋里的学术研究,在组织上没有形成统一的集团,在观点上也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彼此激烈论战,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观点相同。他们借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宣扬“马克思主义危机论”和“马克思主义多元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概念,不能简单地搬来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的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本世纪30年代就发生危机”,提出要不断“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要有“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他们提出了“两个马克思”的理论,颂扬1848年以前的“青年马克思”,贬低以至否定1848年以后的马克思。他们在哲学上构筑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并和列宁主义相抗衡,在政治上则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与列宁主义相异的理论原则,认为“阶级妥协”已经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结构的基础,因此要用总体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通过“反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战略,逐步地和平地实现社会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