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场手工业原则所固有的局限性
书籍:《资本论》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05页(528字)
工场手工业特有的分工原则形成的各特殊过程的分离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费用的增加,同大工业的各特殊过程的连续性相比,是工场手工业的缺点之一。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它特有的分工原则,是使不同的生产阶段孤立起来,使局部劳动互相独立。而要使各个孤立的职能之间建立和保持联系,劳动对象就得不断地由一个工人那里转到另一个工人那里,由一个过程转到另一个过程。这种由人来进行的转移,需要花费大量的转移劳动,从而增加了生产费用。
在机器生产中,就避免了由工场的主观的分工原则所造成的缺点。
整个过程是客观地按其本身的性质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各个局部过程结合成一个有组织的体系,原料从整个过程的最初阶段起,到产品形成止,都不是依靠人手,而是依靠机器,由一个阶段传送到另一个阶段,使整个过程连续不断。“在发达的工厂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各特殊过程的连续性。”(23·418)这种用机械装置进行传送,比人工转移更迅速、更准确,从而节约了人的劳动,降低了生产费用。所以,马克思说:“从大工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形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破费的、工场手工业原则所固有的局限性。”(23·382)
上一篇: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物质前提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