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工人阶级,工人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10页(1840字)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系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阶级,又称无产阶级;工人,系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又称无产者。

工人阶级是封建生产形态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在封建制度下,劳动者或者束缚于土地,本身从属于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或者受行会关于学徒和帮工制度以及关于劳动的约束性规定。而资产阶级剥削形式则要求劳动者是自由的劳动者,劳动者从封建隶属地位和行会束缚下解放出来,并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封建制度给予他们的一切生存保障,同时又是劳动力商品的自由所有者,并可以将它出卖。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生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上升为资本家,大多数人则贫困破产,成为雇佣工人,从而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工人阶级,不过当时生产技术方式还没有特殊的资本主义性质,即仍然是手工业,故资本的可变要素大大超过它的不变要素,对雇佣劳动的需求随着资本的积累而迅速增加,而雇佣劳动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资本的要求。后来,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原始积累的方法,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这既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又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的供给。

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这种生产方式又使工人阶级对资本的从属性永久维持下去,并且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资本主义生产以生产者丧失生产资料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前提,工人在进入生产过程以前,是除了劳动力以外什么也没有的所有者,生产过程结束以后,产品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工人,工人用所得工资进行的个人消费,不过是再生产现有工人的肌肉、神经、骨骼、脑髓和生出新的工人供资本家剥削。

所以,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的分离,客观劳动条件和主观劳动力的分离这种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事实上的起点,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重复,就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结果而不断重新生产出来并永久化了。而“工人阶级的不断维持和再生产始终是资本再生产的条件。”(23·628)无产者是自由劳动者,但每当资本家认为必要的时候,就通过强制的法律来实现对自由工人的所有权。1815年以前,英国曾以严厉的刑罚来禁止机器工人向国外迁移就是一个明证,因为资本家把这种熟练工人阶级的存在看作是自己的生产条件。

工人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活机器,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只有当工人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候,他们才能进行生产,才能生存。所以,工人是“为现有价值的增殖需要而存在的”(23·681),他们是财富的人身源泉。但是,当价值增殖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被抛向街头,成为产业后备军。马克思说,甚至连古典经济学都认为,“无产者不过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机器”(见23·653)。

有剥削和压迫,就有斗争。无产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因此,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同资本关系本身一起开始的。这种斗争,最初从捣毁机器即资本的物质存在形式开始,那时他们还是一个“自在的阶级”。

后来,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使无产阶级认识到应该反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开始进行自觉的、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这时无产阶级已成为一个“自为的阶级”。

工人阶级在社会生产中是同大机器生产相联系的,决定了它是现代工业的直接代表,代表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以机器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创造了兵营式的纪律,使无产阶级具有坚强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它大公无私,与其他劳动人民没有阶级利益上的冲突,可以把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是“革命社会主义的天然代表”(35·229)。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达到顶点,出路只有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将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23·831-832)所以,马克思说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23·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