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货币的相对价值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94页(651字)

通过其他商品表现出来的货币的价值。

由于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不表现自身价值的量的规定,所以货币在价值形式中作为等价物时,并不表现自身的价值是多少。“货币同任何商品一样,只能相对地通过别的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量。它本身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是通过每个含有同样多劳动时间的别种商品的量表现出来的。”(23·110)

在一个国家内,劳动的中等强度只有一个。

但在世界市场上,各国的劳动的中等强度即各自劳动强度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因为有的国家劳动的中等强度高,有的则低。按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计算,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

但只要生产率较高的国家没有因竞争而被迫把他们的商品的出售价格降低到和商品的价值相等的程度,生产效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强度较大的劳动。这样,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那里的国民劳动的强度和生产率,就越超过国际水平。

结果是,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发生了变化,货币的相对价值也发生了变化。“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额。所以,货币的相对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发达的国家里,比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太发达的国家里要小。”(23·61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