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过程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61页(2878字)
人类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活动过程,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的活动。
撇开劳动过程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只是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来说,就是简单劳动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劳动过程有三个简单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首先是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人本身作为一种自然力同外部的自然界的物质相对立,运用自身的自然力去占有自然物质,在改变自然物质的同时也改变着人本身的自然,发展自己的智力和体力。
人的劳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劳动,首先在于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他不仪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23·202)。
其次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马克思指出:“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23·204)。
劳动对象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土地(在经济学上包括水在内)是作为人类劳动的一般对象而存在的,因为它最初以食物、现存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劳动对象分为天然存在的和经过劳动滤过的两类。前者是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如水中的鱼、地下矿藏中的矿石等;后者是经过人类劳动而发生变化的物质,即原料。
劳动资料广义地说是劳动过程的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人的劳动正是借助于劳动资料才能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狭义地说,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是劳动资料。人们借助于劳动资料使自然物本身成了自己的活动的器官,从而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土地是原始的劳动资料库,同时本身也是劳动资料。
但劳动过程只要稍有一点发展,就需要有加过工的劳动资料,包括加工过的工具和被饲养的动物。劳动资料对判断社会经济时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23·204)因此,马克思认为,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也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用自己的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发生预定的变化,其结果是产生出一个适合十入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即产品。劳动过程消失在产品中。
在产品中劳动被物化,对象被加工,从而在劳动者方面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劳动,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劳动过程从其作为一个运动来说,它的三个简单要素是互相区别的,它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一个使用价值究竟是作为劳动对象还是劳动资料,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当一种使用价值作为产品退出劳动过程时,另一些使用价值——以前的劳动过程的产品,则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劳动过程。
同一个使用价值既是这种劳动的产品,又是那种劳动的劳动对象。所以,产品不仅是劳动过程的结果,又是劳动过程的条件。
例如,农业中的种子就是如此。有时在同一劳动过程中,同一产品既充当劳动资料,又充当劳动对象。
例如,在牲畜饲养业中,牲畜既是被加工的劳动对象,又是制造肥料的劳动手段。一种产品既可以供消费,又能重新成为另一种产品的原料。例如,葡萄可以直接供消费,又可以用来酿造葡萄酒。原料虽然本身已经是产品,但还需要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过程,直到最后的劳动过程把它当作完成的生活资料或完成的劳动资料生产出来。
这一切说明,各种劳动方式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物质依赖性以及它们的相互补充,从而构成社会劳动方式的整体。
但是,从劳动过程的结果来看,从产品的角度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即劳动过程赖以进行的客观的生产条件,而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生产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同样,生产劳动的概念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指出:“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23·556),即从事生产劳动的生产工人已转化为总体工人或结合劳动者。
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产品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之间存在着以下的关系:产品作为生产资料进入新的劳动过程,也就丧失作为过去劳动产品的性质,只是作为活劳动的物的条件起作用,而活劳动是使这些过去劳动的产品作为使用价值来保存和实现的唯一手段。例如,在纺纱者看来,纱锭只是纺纱用的手段,棉花只是纺纱的对象,至于它们是过去劳动的产品,这一点对于纺纱过程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它们如果不与活劳动相接触,就会由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破坏作用而损坏,纱锭会腐烂,棉花不纺成纱就会变成废棉。因此,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是一切社会生产方式的共同条件。
劳动过程就其简单的抽象的要素来说,不存在一个劳动者同其他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这就够了”(23·209)。因此,“研究实际的劳动过程是工艺学的任务”(47·56)。但是劳动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进行的。
因此,与各种社会生产过程相适应,有原始公社制的劳动过程、封建制的劳动过程、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等。不同社会形式的劳动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来说,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2)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是归直接生产者工人所有。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过程是资本家购买的各种物之间的过程,是归资本家所有的各种物之间的过程。
因此,如果说商品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那么,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则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经营。这种剥削方式在它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劳动过程的组织和技术的巨大成就,使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革。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组织和科学技术所发挥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却成为资本的生产力,活劳动受资本的支配。
只有在劳动者联合起来,使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社会中,他们才能“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25·92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