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费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483页(1616字)
流通费用的独立化形态。
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马克思先在第二卷第六章叙述了产业资本在流通中所消耗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分两类:一类为购买和销售商品而支付的费用,即纯粹为转化资本价值形式支出的纯粹流通费用,它不创造价值,是由剩余价值来补偿的费用;另一类是使用价值的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是生产性质的流通费用,它作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由商品实现的价值来补偿。
当着产业资本循环中一部分流通费用独立化为商业费用以后,这两类费用的性质并未改变。只要商人资本限制在必要限度以内,差别就只在于:由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职能的划分,会出现流通费用的集中,从而使这项费用得到节约。
其次,如果运输和保管的活动也完全独立化,这些活动就和商人业务完全分开,商人向运输业者和仓库主人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就“好象是商人在购买商品时预付的,因此,对商人说来,它们会加入购买价格”(25·322)。这样,待考察的就只是纯粹的商业流通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虽然不创造价值,但它无论在产业资本家手中,或者在商业资本家手中,都是作为预付资本支出的。因此,纯粹的商业费用也是商业资本的组成部分。
其中,物质上的经营费用类似生产资本中的不变资本c,为区别起见,把它记作K;人工上的经营费用类似生产资本中的可变资本v,也为了表示区别,把它记作b。
如果再把预付在进货上(按购买价格计算)的资本记作B,那么,商业资本=B+(K+b)。
商业费用(K+b)加入商业的成本。“如果这个成本要素是由流动资本构成的,它就全部作为追加要素加入商品的出售价格,如果这个成本要素是由固定资本构成的,它就按照自己损耗的程度,作为追加要素加入商品的出售价格”(25·321)。
不过,纯粹的商业流通费用是非生产性费用,不会形成商品价值的实际增加。它由社会剩余价值来补偿,并在商人进销差价中实现这种补偿。
商业费用作为商业资本不仅要得到补偿,而且还要增殖。商业资本作为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也要取得平均利润。
商业费用虽不参加剩余价值生产,但参加剩余价值到平均利润的平均化,因此,“这整个追加资本不管是流动的还是固定的,都会参加一般利润率的形成”(25·321)。这样,一般利润率或平均利润率P′,就由简单公式——剩余价值社会总和∑m÷生产资本社会总和∑(c+v)——被补正、被修正为复杂公式。假定产业资本总和为720c+180v=900,商品总价值=720c+180v+180m=1080;又假定商业中用于买卖的资本B为100,商业费用∑(K+b)为50,则平均利润率为:
因此,商业的购买价格(工厂的出厂价格)为900+900×12.38%=1011.43。商业的出售价格=购买价格B+B的利润+(K+b)+(K+b)的利润=1011.43+100×12.38%+50+50×12.38%=1080。
从这里可以知道:(1)商品的总价值1080已由产业部门创造出来,商业部门的出售价格也只能按1080实现。(2)商业费用和商业利润只能由产业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180m来补偿。(3)用于购买商品的预付商业资本B(100)之所以能购买1011.43商品总价值,只是因为它年周转了10次以上(=1011.43÷100=10.1143次)。(4)在这个价格中,B只加进自己的利润,商业费用(K+b)则不仅加进自己的利润,而且加进它自身。
对产业资本来说,流通费用看来是并且确实是非生产费用。对商人来说,流通费用表现为他的利润的源泉,在一般利润率的前提下,他的利润与这种流通费用的大小成比例。因此,投在这种流通费用上的支出,在商人看来,就好象是一种生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