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战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490页(2018字)
又称商战,是近代西欧各国商业斗争的扩展与激化,是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列强为建立和争夺世界范围的商业霸权、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而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的总称。
它既包括列强相互之间为打败竞争对手、夺取海外殖民地、国外市场、海上航行独占权以及贩卖奴隶的垄断权而引起的武装冲突和战争厮杀;也包括列强野蛮征服、奴役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各国人民,建立和扩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及附属国的侵略战争。
起初,在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战争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尔后,当大机器工业建立、产业资本支配社会经济生活后,商业战争基本上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开拓世界市场,强行输出商品的重要手段。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适应西欧社会生产力及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凭借其地理优势,远航探险捷足先得,成为开辟通往亚洲新航路与探寻新大陆的前驱。
他们最早着手建立并争夺世界范围的商业霸权和海上霸权,最先在东西半球的海洋和岛屿上发生冲突并诉诸武力,由此拉开了商业战争的序幕。后由罗马教皇居间调停,指定了臭名昭着的“教皇子午线”,划分霸权范围。
商业霸权带来了工业优势和经济繁荣,对当时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不久,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商业更为发达的荷兰、英国和法国日趋强盛壮大,便相继向西班牙、葡萄牙的霸主地位发起猛烈的挑战。
他们三国间也在全球各处穷兵黩武,点燃战火,为各自的商业垄断公司争夺贸易及殖民的独占权益。
大规模的商业战争首先爆发于西班牙和尼德兰(荷兰)之间。当时仍是西班牙属地的尼德兰,毛纺和造船等工场手工业相当发达,农村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极力要摆脱西班牙的封建统治与经济控制。西班牙则加强了政治上、宗教上的迫害和经济上的压榨,甚至断然废止尼德兰与西班牙其他殖民地通商的特权,提高税额,拒付国债,导致1566年尼德兰人民起义。
西班牙随即派重兵镇压,尼德兰人民坚持斗争。战事几经反复,持续到1609年,西班牙才被迫承认荷兰共和国独立。西班牙和尼德兰交战期间,英国积极支持尼德兰,英、法海上力量不断打击西班牙,频频拦截其商船队,袭击其殖民地,大肆从事走私破坏活动。1588年,西班牙出动130余艘舰船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惨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衰落。
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执掌了海上和商业霸权,商船吨位占欧洲的四分之三,号称“海上马车夫”,工商业极为繁荣,海外贸易和殖民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而一天天强大起来的英、法向荷兰展开激烈的争夺。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挑起三次英荷战争(1652-1654,1665-1667,1672-1674),大败荷兰;法国从1667至1697年,三次发动战争打击荷兰的势力,荷兰连战皆北,丧失霸权。接着是英、法争霸,经济发达强盛的英国通过奥格斯堡战争(1688-169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空前激烈的七年战争(1756-1763),全力摧毁法国海军力量,夺取其殖民地及制海权。
在法国大革命中,因法国征服比利时等地时废除了当地有关的各种商约,伤害了英国经济权益,在拿破仑执政时,实行大陆封锁,直接打击英国工商业,英国便加入反雅各宾战争,打败法国,巩固其霸业。最终,英国成了“世界的船坞”、“世界的货栈”和“世界的摆渡人”,盛极一时。
在争霸的同时,各国列强向世界各地纷纷发动侵略战争,特别是到十九世纪,战争更频繁、更残忍,规模也更大。例如,英国在1824年侵略缅甸、新加坡,1838年攻占阿富汗,1840-1842年和1856年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法国除伙同英国参加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外,三十、四十年代在非洲,五十、六十年代在印度支那、中东和北美也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这些战争都以强制通商、割地赔款和殖民奴役为目的。如英国从两次鸦片战争中向中国索取巨额白银,割占香港、九龙,迫使开放通商口岸十多处,并夺取特惠关税和其他贸易特权。
总之,“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
”(23·819)
可见,连续三百余年的商业战争,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在西欧各国的确立和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长期陷于贫困、落后,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