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土地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596页(2433字)

人类劳动的一般对象和一般的劳动资料。

土地在经济学上也包括水,它最初未经人的协助,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土地既是人类原始的食物仓,也是人类原始的劳动资料库。例如,原来人类用来投、磨、压、切等等的石块就是土地供给的,“土地本身是劳动资料,但是它在农业上要起劳动资料的作用,还要以一系列其他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较高的发展为前提。”(23·203-204)土地作为劳动资料是从广义上说的。“广义上说,除了那些把劳动的作用传达到劳动对象、因而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充当活动的传导体的物以外,劳动过程的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都算作劳动过程的资料。它们不直接加入劳动过程,但是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就不能进行,或者只能不完全地进行。

土地本身又是这类一般的劳动资料,因为它给劳动者提供立足之地,给他的过程提供活动场所。”(23·205)

土地作为劳动过程的要素,究竟表现为劳动对象还是劳动资料,完全取决于它在不同的劳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随着地位的改变,其规定也跟着改变。对于开垦处女地来说,土地是天然的劳动对象;而对于种植业、养殖业、狩猎、捕劳动来说,土地则作为一般的劳动资料而存在。

总之,土地是人们从事物质变换的劳动过程所必需的,是形成物质财富的原始要素之一。

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23·57)

土地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它的空间面积是有限的,不能增加,对土地的投资是可以增加的。土地的空间特征还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是固定不变的,特定的土地位置总是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土壤、地形、气候、植被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相联系。土地肥力既是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又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根据土地肥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把它区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由“自然产生并受到自然因素制约的肥力”(26Ⅱ·152),人工肥力是“通过人的生产活动给它的力”(26Ⅱ·273)。土壤肥力表现为“人工的和自然的肥力在一定程度上溶合在一起”(26Ⅱ·162)。

土地的肥力固然受着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则取决于人工的活动。马克思指出:“肥力虽然是土地的客观属性,但从经济学方面说,总是同农业化学和农业机械的现有发展水平有关系,因而也随着这种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25·733)例如,或者用化学方法对硬粘土施加某种流质肥料,对重粘土进行薰烧;或者用机械的方法对重土壤采用特殊的犁耕,或者只是改变耕作方法;最后由于进入耕作范围的下层土壤的情况不同,也会使土地肥力发生变化。

“所有这些对不同土地的不同肥力的影响,都归结为一点:从人工肥力的角度看,劳动生产力的状态,这里指的是农业可以立即利用土地自然肥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是不同的,——和土地的化学结构及其他自然属性一样,是土地的所谓自然肥力的要素。”(25·734)土地的肥力和土地位置的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的两个因素,但它们并非产生级差地租的源泉。无论是级差地租还是绝对地租都只能来自于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剩余劳动,而与土地本身的自然因素无关。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肥力不断提高的可能性,决定了土地的利用方式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用粗放经营的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并不是由于土地的肥力高,从而每英亩的产量高,而是由于可以进行粗放耕作的土地面积很大”,“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土地的质,而是土地的量。这种粗放耕作的可能性,自然会逐渐消失,新土地越肥沃,消失得越慢;它的产品出口得越多,消失得越快。”(25·756-757)所谓集约经营,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上,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较好的同一土地连续进行投资。较好的土地之所以被当作投资的对象,是因为最有希望使投在它上面的资本生利。

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工业生产中,土地只是作为地基,作为场地,作为操作的场所发生作用;投在机器等生产工具上的固定资本则不会因为使用而得到改良,相反,它还会因为使用而受到磨损以至完全报废。而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本身是作为生产工具起作用的。”(25·879-880)投入土地的资本只要运用得当,会使土地不断得到改良。马克思说:“土地的优点是,各个连续的投资能够带来利益,而不会使以前的投资丧失作用。不过这个优点同时也包含着这些连续投资在收益上产生差额的可能性。”(25·880)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生产技术不变为前提,得出土地肥力递减从而土地收益递减的结论。

这既不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肥力虽然是土地的客观属性,但它和现代社会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1)耕作如果自发地盲目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2)土地肥力与使用是否合理有关,一块土地,用来种粮食可能很肥沃,但是市场价格可以驱使经营者把它改成人工牧场而变得不肥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尤其是这样。(3)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就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可见,“资本主义制度同合理的农业相不盾,或者说,合理的农业同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25·139)。

上一篇:投机汇票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