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现实资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619页(1756字)

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即作为职能资本的一般工商业资本。

“现实资本”是相对于狭义的货币资本即生息资本形式的货币资本而言的。马克思在第三卷中用三章的篇幅(第三十至三十二章)论述了现实资本和生息资本形式的货币资本的关系。

由于银行信用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虚拟资本。

这使得生息资本的投资场所大大地扩展了,它本身因而也有很大部分是由想象的即虚拟的资本构成的。这样,又使得在不存在虚拟资本的条件下,某些职能资本运动过程中闲置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息资本,生息资本又通过借贷重新投入另一些职能资本的运动过程,这样一种现实资本和生息资本之间的简单联系大大复杂化了。在这种情况下,生息的货币资本在量上的积累就不一定反映现实资本的积累运动,生息的货币资本的供应量和现实的货币供给量也不是一致的。

那么,生息的货币资本的积累在什么程度上是现实的资本积累的标志,又在什么程度上不是这种积累的标志呢?生息的货币资本的过剩或不足又在什么程度上反映现实资本的过剩或不足呢?这也就是马克思通过分析生息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所要解决的问题。他分别考察了有价证券、商业票据和由银行本身集中起来的货币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

首先,国债券和股票一类有价证券形式的虚拟资本在本质上不同于现实资本,因而其量的积累也不同于现实资本的积累。投在国债券上的资本早就被国家非生产地花掉了,它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的积累毫无关系。

股票的积累,则只有在体现了新建的矿山、铁路等产业的实际积累时,才和现实资本的积累相一致。但是,股票的积累量直接取决于股票的发行量和每张股票的价格,而不取决现实资本的积累。

而股票的发行量和价格的变化,又会由于单个资本合并成股份公司、利息率的变化、交易所内的各种投机欺诈甚至谣言等与现实资本积累量的变化无关的原因引起。事实上,在大多数场合,虚拟资本即有价证券的积累量并不反映现实资本的积累量,而且总是大大超过现实资本的积累。

第二,各种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代表,而商业信用是由职能资本家相互提供的,因此,在产业周期的各阶段上,商业信用的扩大和收缩即商业票据积累量的变化反映了职能资本的扩张和停滞,即现实资本积累的变化。不过,在危机期间,现实资本积累的过剩表现为商业票据的收缩。

第三,由银行集中起来的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1)它并不是在产业周期的每个阶段都表示现实资本的积累。在萧条阶段,银行货币资本过剩,而现实资本积累萎缩;在危机阶段则是前者短缺,后者过剩。

只有在复苏和繁荣阶段,二者才是同方向变化的。(2)在生产规模不变从而现实资本积累不变时,由于某些闲置资本转化为银行存款,或采用某种技术手段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从而节约了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等原因,借贷资本的积累量也可以增加。

(3)当借贷资本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同方向变化时,前者会大大超过后者。

这种情况可能由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导致货币游离出产业资本循环等与现实资本积累有关,但又与现实资本积累不完全是一回事的原因引起;也可能由剩余价值中用于资本家消费的部分暂时转化为存款等作为现实资本积累结果的因素引起;甚至还可能是找不到出路的职能资本转为借贷资本等体现现实资本积累萎缩的因素造成的。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在产业周期的一定阶段上总会出现货币资本过剩,这种过剩又会随着信用的扩大而扩大,从而驱使生产过程突破资本主义固有的界限,加速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总之,由于银行信用和虚拟资本的发展,生息的货币资本虽然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现实资本的积累,但它已变得与后者相独立,脱离后者而自我扩张。

因此,在现实资本的供求和生息资本的供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别,生息的货币资本的过剩或不足,往往并不是现实资本过剩或不足的反映。这种差别集中地表现在危机爆发的时候。

这时,对借贷资本的需要最大而供给最小,而体现现实资本供求的商品供求,反而是供给过剩,需要最少。

上一篇:现实价值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