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主权城市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701页(1416字)

欧洲中世纪由行会组织构成的、一种完全摆脱封建领主直接控制和剥削的、具有自治权力的自由城市。

由奴隶主建立的欧洲古代城市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几乎完全衰亡。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生产力已有显着提高,手工业和农业开始分离,城市开始复兴。中世纪城市大多数是教俗两界封建主为了保障自己及其财富的安全,在自己的领地上兴建的。束缚在农村庄园的农奴和处于农奴地位的手工业者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压迫,常常逃往城市中已形成的设防的居民点营生,并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他们对城市的复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封建主对城市的剥削日益加强,他们妄图使城市居民农奴化。城市居民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进行彻底摆脱封建主统治的斗争。

他们依靠长期的武装斗争和用金钱赎买的方式,终于摆脱了教俗两界领主的直接控制和剥削,使城市成为封建领主无权直接管辖的、已同封建领主没有任何隶属关系的主权城市。

城市市民为了保障从斗争中获得的自由,为了管理自己的事务,他们按照各自所从事的行业,在权利和义务均等的基础上组织成兄弟会式的行会。

行会是主权城市借以维持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主权城市的主体和象征。主权城市依靠自己行会经济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在分散的封建社会结构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与农村庄园并列,成为社会的两个经济中心。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自治机构,各自铸造自己的货币,各自规定自用的度量衡。

行会主要成员是作坊师傅,称行东。

行东通常有帮工和学徒二、三人。学徒从师期满,经过行会认可,能另设作坊成为行东。

各行会设有会员大会,选举行头,订立行规,管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过程,约束会员的经济行为。行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由公会制度,由各种与这种制度相联系的关系,各种与这些关系相适应的关于职业义务、师徒制度等等的观念所决定。”(25·940)行会所有关于学徒和帮工制度以及关于劳动的约束性的强行规定,尽管十分严厉,但其目的是排斥竞争,保护和发展行会手工业,发展社会分工,传授和积累专业性的生产技能和经验,进而使每个行会成员都同等地分享那些对全体都有保证的特权和利益。它集中体现了主权城市自由市民的自治权力。和庄园农奴相比,行会手工业的劳动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它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并且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劳动的连续性和经常性来说,是一所预备学校。”(26Ⅲ·479)

行会是同狭小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劳动组织形式。

当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行会制度便与之发生激烈的冲突。行会力图保存小生产,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排斥协作,排斥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逐渐形成一种世袭的垄断行业和压迫帮工学徒的集团。这样,绝大部分帮工学徒不能再成为作坊师傅,终身沦为被剥削被压迫的雇佣工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行东之间的经济条件也发生急剧变化,少数富裕行东终于突破了行会及其对生产的自由发展和对人的自由剥削所加的束缚,开始增加帮工和学徒人数,增加劳动时间,采用新的操作方法,一跃成为工业资本家。

而小行东则日趋贫困,在经济上开始依附于商业资本,后来也变为雇佣工人。工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出现标志着行会组织的瓦解,进而标志着主权城市的衰落。

上一篇:周转速度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