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流通过程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717页(2671字)
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狭义地说,指的是资本价值处在流通领域的形态变化过程,也就是资本由货币形态转变为商品形态,再由商品形态转变为货币形态的买和卖的过程。广义地说,是资本为了保存自身价值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运动全过程,也就是作为自行增殖的资本价值在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经历的形态变化的全过程。
狭义的资本流通过程是资本在生产过程以外的运动过程,它与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相对立。
同一资本或是处在流通领域中,或是处在生产领域中,不能同时既处在流通领域中又处在生产领域中。
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经历的形态变化(G-W和W′-G′),只是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或只是出卖商品,把这些商品的价值实现在货币上,价值量并没有变化。这种资本的流通虽然不能使资本增殖,但却是价值增殖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方面,资本只有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进行剩余价值生产;另一方面,资本生产出来的商品中的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必须实现,从而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才能顺利进行。
资本流通(G-W-G′)不同于简单商品流通(W-G-W)。在简单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目的是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而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作为生产要素的商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交换价值。简单商品流通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而资本流通却反映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是作为资本再生产过程形式的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
第二卷研究的就是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它包括资本在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运动全过程。马克思说:“一个货币额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是要执行资本职能的价值量所完成的第一个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市场上,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
运动的第二阶段,生产过程,在生产资料转化为商品时就告结束,这些商品的价值大于其组成部分的价值,也就是包含原预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接着,这些商品必须再投入流通领域。
必须出售这些商品,把它们的价值实现在货币上,把这些货币又重新转化为资本,这样周而复始地不断进行。这种不断地通过同一些连续阶段的循环,就形成资本流通。
”(23·619)因此,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是买和卖两个过程中包含着一个直接生产过程。其公式是:GW…P…W′-G′。
通过对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表明,资本不仅是一种能够自行增殖的价值,其中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而且是一种运动,是一种只有在不停的运动中才能够自行增殖的价值。“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24·122)
在第二卷,马克思运用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对资本的流通过程作了全面考察。他首先分析了单个资本的运动,然后分析社会资本的运动。在考察单个资本的运动时,先分析它的质的规定性,然后才引进量的分析,从而全面阐明了资本流通的本质和规律。
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在质的规定性上体现为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资本作为运动,总是不停地处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互相交替的形态变化和循环之中。同时,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资本一旦在任何一种形态上凝固起来,不能从某一形态开始运动并不断循环到自身,失去了运动的连续性,就不能执行资本的职能了。通过对资本循环的分析说明,资本的运动不是普通的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单纯的价值形态上的变化,而是作为自行增殖价值的资本不断采取三种形态,完成各自特殊的职能,为增殖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运动,因而资本运动是其本质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表明,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不同的循环形式,会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特征,也会产生各种片面性,掩盖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资本周转是把资本作为一种连续不断的反复循环来研究,是从量上考察单个资本的运动,着重剖析决定资本运动速度的各种因素,考察资本运动速度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影响。要计算资本的运动速度,即资本的周转时间,必须在理论上科学地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只有马克思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才对资本周转及其时间、预付资本总周转等范畴作出科学完备的规定。
马克思具体分析了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等影响资本周转时间的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于预付资本量和预付资本价值增殖程度的影响,说明了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年剩余价值率,揭示了流通过程虽然不生产剩余价值,但加速资本流通却能够影响剩余价值生产,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科学阐明了资本流通过程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真正地位和作用。
各个单个资本之间的交错运动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受到单个资本循环、周转条件和规律的支配,而且受到不同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特殊条件和规律的支配。社会资本的流通不仅包含资本价值的流通,而且包含从单个资本的观点来看不属于资本流通的一般商品流通。
马克思创立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从社会总产品出发,通过对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价值上和实物上的实现条件和形式的分析,全面揭示了作为社会资本再生产媒介的资本流通过程的条件和规律,同时说明了资本主义再生产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为社会理智和计划经济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来没有科学的资本流通理论。
他们从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出发,把资本描述为静止物,把资本和资本所采取的形态混为一谈,并且把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完全割裂开来和截然对立起来,因而不能科学地阐明资本的生活过程。只有马克思才纠正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错误,第一次创立了科学的资本流通理论。
马克思对于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在《资本论》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深化了对资本本质的揭示,进一步论证了关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学说,科学阐明了资本流通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而且说明了流通过程产生的种种现象如何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
因此,《资本论》第二卷是第一卷的补充,又是第三卷的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