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尔,斐迪南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886页(2309字)
【生卒】:1825—1864
【介绍】:
全德工人联合会创建人之一,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
1840年春拉萨尔到莱比锡进入商业学校学习,1841年进入布勒斯劳大学,后来转到柏林大学,在大学里学习古典艺术、语言学和哲学。在学生时代,他深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影响。1848年革命爆发,拉萨尔来到莱茵区,一方面和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参加杜塞尔多夫市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活动,并成为它的领导人之一。
1848年革命失败后,大批先进工人和革命者流亡英国和北美,拉萨尔是留在德意志的极少数人之一,这时期他对工人运动表现冷淡,却计划组织“知识分子俱乐部”。
六十年代初德国工人运动重新高涨之际,拉萨尔投向工人运动从事政治鼓动。1862年4月根据他的讲演发表了小册子《工人纲领》。
1863年3月又发表了《公开答复——致筹备莱比锡工人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1863年5月23日在莱比锡建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上,拉萨尔被推选为该会主席,而宣扬机会主义的《公开答复》被认为是该会的唯一纲领。1864年8月31日拉萨尔因与人决斗而死。
死后,1928年在德国政府档案中,发现拉萨尔与俾斯麦勾结的材料。
拉萨尔的机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反对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鼓吹建立所谓“自由国家”以维护容克和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
他说工人阶级“都很愿意拥戴国王为社会统治的天然工具”(《致俾斯麦》1863年6月8日),认为“国家的使命就在于发展自由,使人类朝着自由的方向发展”(《工人纲领》)。(2)反对无产阶级推翻雇佣劳动制度的斗争,宣传“铁的工资规律”是工人“被压榨的原因”。
他认为,“在现今的条件之下,支配着工资的铁的无情的规律”(《公开答复》),即使消灭雇佣劳动制度,工人的生活水平因受“铁的工资规律”的支配是不可能提高的。(3)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宣传只要建立国家帮助的生产合作社,通过普选权和其他“合法手段”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4)反对工农联盟,污蔑农民是“反动的一帮”。他说:农民是“最愚蠢和偏狭的利己主义”,农民战争“实际上是一种反动的运动”(《工人纲领》)。(5)反对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主张通过改善分配方式,用“公平的分配”就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一切弊病。(6)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通过王朝战争由上而下地统一德国。
拉萨尔和《新莱茵报》建立联系时结识了马克思。一开始,拉萨尔对待革命的态度和策略就与马克思恩格斯相对立,他无视年轻的德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身上,信奉和效忠于资产阶级的国民议会。在革命转入低潮后,马克思恩格斯寓居英国,希望拉萨尔在德意志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在工人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这时的拉萨尔对革命丧失信心,热衷于办理一个伯爵夫人的离婚案件。
在这一段时期内,马克思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曾多次对他提出批评和警告。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以两面派的手法来对待他们,一方面以“马克思的拥护者”、是“马克思的忠实的学生”的身份来抬高自己,在工人中建立威信;另一方面在他的着作中,用他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反对辩证唯物主义,宣传唯心的英雄史观,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六十年代初,拉萨尔和马克思有过两次会面,第一次是1861年5月,第二次是1862年7月,拉萨尔来到伦敦马克思家里作客,马克思就德意志开始的独立的工人运动向拉萨尔提出,革命运动必须遵循《共产党宣言》中所阐明的原则和策略,但拉萨尔拒不接受马克思的意见,却沉醉于机会主义之中。
为此,马克思说:“我们在政治上,除了某些非常遥远的终极目的以外,没有任何共同之处。”(30·272)1863年初,马克思和拉萨尔彻底决裂了。马克思在1865年2月23日给库格曼的信中说明了他和拉萨尔断绝关系的原因:“(1)由于他大肆自我吹嘘,甚至还把从我和其他人的着作里无耻地剽窃去的东西也拿来吹嘘;(2)因为我谴责了他的政治策略;(3)因为早在他开始进行鼓动以前,我在伦敦这里就向他详细解释和‘证明’过:认为‘普鲁士国家’会实行直接的社会主义干涉,那是荒谬的。”(31·454)拉萨尔死后,他的一整套机会主义理论还继续影响和毒害着工人阶级,这表现在1875年5月在哥达城召开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纲领之中。马克思为了彻底清算拉萨尔的机会主义,于1875年5月写了《哥达纲领批判》。
拉萨尔在1864年出版的《巴师夏-舒尔茨-德里奇先生,经济的尤利安,或者:劳动和资本》一书中,不仅所有的一般原理是逐字地抄袭马克思的着作,而且还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加以歪曲以适合自己的需要。
为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提到,本书的商品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这样做之所以更加必要,是因为拉萨尔对劳动价值论的“思想精髓”包含着“严重的误解”(23·7)。马克思在谈到“从商品转化为货币,又从货币转化为商品”(23·124)时,在注解中指出,这种转化正如赫拉克利特说,“火变成万物,万物又变成火,就象金变成货物,货物变成金一样”,只是物质形态的变化,而不是说货币只是观念的东西。
而拉萨尔在1858年出版的《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中,却“错误地把货币说成只是价值符号”。马克思指出,这是拉萨尔对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思想所作的唯心主义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