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图克,托马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963页(1967字)

【生卒】:1774—1858

【介绍】: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银行学派”的着名代表。

生于俄国彼得堡,1836年以前主要在英国和俄国的各商业公司中活动。他热心促进自由贸易,1820年起草了自由贸易运动史上着名的《商人议会请愿书》。他对货币问题极感兴趣,并开始通过感性材料来研究这个问题。早期他还是李嘉图货币数量理论的拥护者,但通过对商品价格史的大量感性材料的科学分析,图克终于认识到,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李嘉图的货币数量理论和以这个理论为依据的英国银行法是错误的。他得出了和通货理论相反的结论,建立起了银行主义理论,他这一派被称为“银行学派”。他毕生主要的着作是《价格和流通状况的历史》(共六卷,最后两卷是同威·纽马奇合着的)。

他的着作还有《通货原理研究》(1844年)等,他的理论也包含在他向议会提供的大量证词中。马克思说他是“英国的最后一个多少还有点出色的经济学家”(29·286)。

通货学派错误地把货币的职能仅仅归结为流通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把金属货币和纸币等同起来,认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同纸币流通规律没有区别,而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的,商品价格直接取决于货币量。图克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说,商品价格的波动决定着流通中货币数量,而不是货币数量决定商品价格,因此,货币流通是第二位的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是李嘉图之后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唯一功绩。此外,图克还首次区分了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前者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后者则是契约的对象。

这是图克能把政府强制流通的纯纸币和银行券加以区分的基础。他指出,纯纸币发出以后就不再流回到发行者手中,而银行券是银行发的债券,它发出以后会再流回到发行者手中。

因此,银行券在任何时候也不可能过剩,每一张多余的银行券都会自动流回到发行银行。马克思在五十年代的伦敦笔记中详细地摘录和研究了属于银行学派的图克等人的着作,这对于马克思克服李嘉图的通货理论和制定自己的科学货币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启发。

但是,图克的货币理论是极不彻底的。由于他的资产阶级立场,他的研究没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只是研究量的关系,以为通过货币和信用的措施就可以克服经济危机。结果,导致在他的研究中把货币同资本混淆起来。马克思说:“这个老头子因为要把自己的观点与‘通货原理’派的观点直接对立起来,使自己的全部研究变得完全片面了。”(29·126)图克认为,货币在零售商业中在消费者花费个人收入即在他和商人之间起媒介作用时,它是货币;而货币在批发商业中在商人和商人之间起媒介作用时,它是资本。其实,这两方面的区别并不是货币和资本之间的区别,而是收入的货币形式和资本的货币形式之间的区别。

因为货币无论在前一场合充当流通手段,还是在后一场合充当支付手段,它都只是货币,图克却把在商人之间流通的货币说成是资本。这就把作为收入的流通同作为资本的流通之间的区别,混同为货币和资本之间的区别。

图克的这种见解完全是由于从银行家的立场看问题造成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八章中批判了图克的各种混乱思想,指出:第一,他混同了职能上的规定。

因为不管货币用来实现收入还是用来转移资本,它总是充当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这都是货币本身的职能区别。第二,混进了关于在两种职能上合计需要多少流通货币量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中已经解决,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作为支付手段都处于流通中,受货币流通量规律支配,这同实现收入或转移资本问题无关。第三,混进了在货币的两种职能上,从而在再生产过程的两个领域内流通着的流通手段量的相对比例问题。本来收入的流通和资本的流通具有内在联系,前者表示消费规模,后者表示再生产过程的规模和速度,但这两个领域内流通的货币量在产业循环各阶段上各有增加和减少,如在繁荣时期,前一领域中货币量会绝对增大,后一领域中会相对缩小,在危机时期,情况则相反。这两种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一致的现象,又成为图克等人对货币和资本作出庸俗划分的新论据,这当然是错误的。

马克思还在同一章中批判了图克等人关于贵金属在国际间流通的见解。

他们认为贵金属在国际间流入或流出并不减少国内的货币流通量。

这是对通货学派的最好反驳。但是他们又认为流出的金是资本,这当然也是错误的。

马克思指出,这些不是资本而是货币,在这种场合金是货币的绝对形式,“在这里,金被当作唯一的真正的财富”(25·513)。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章中,对图克因信奉斯密教条所造成的关于收入流通所需货币量和全部社会产品所需货币量之间的关系的错误看法作了批判(见24·534-535)。

上一篇:托尔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