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63页(930字)

从系统分析的观点出发,以协作系统为核心来论述企业内部平衡和对外部条件适应的管理理论,由美国管理学者巴纳德创立。

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理论的要点:(1)关于组织的概念。传统组织理论大都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表述组织的概念,而巴纳德认为,“组织是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系统”,巴纳德第一次从行为的角度对组织下定义,把组织看成是人相互协作的系统。

(2)关于“效力”和“效率”的概念区别。巴纳德认为,由于组织的目标与其成员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因而需要区分这两个不同目标的满足程度。

“效力”是一个组织由于其成员间成功的协作而实现其目标的程度;“效率”则是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使组织成员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这就是“效力”与“效率”的关系。(3)协作理论。巴纳德认为,组织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而构成的系统即协作系统,协作系统包括三个基本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

(4)权威理论。巴纳德认为,权威的来源不在于命令的发布者而在于命令的接受者。

如果下级不接受命令,则权威就不存在。权威要能存在,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下级能够理解和明了所下达的命令;下级认为这个命令同组织目标是一致的;下级认为这个命令同他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下级有执行命令的能力。

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下级才可能接受命令,权威才能存在。(5)关于经理的职能。

巴纳德在其代表作《经理的职能》(1938年)中指出,组织就是一个相互协作的系统,协作能否成功,起关键作用的是经理。为此,经理必须承担三项基本的职能:一是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经理人员必须通过组织结构的建立来明确规定组织中的权力路线和责任路线,以实现组织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处理。二是制定组织的目标,并通过对目标的分解和对下级的授权,使组织中的每一成员都能为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而承担一份责任。三是招募和选拔能最好地做出贡献、能协调地进行工作的人员,并使这些人员能有效率地进行工作。这包括士气的维持,诱因(报酬、精神激励等)的维持、监督、控制、检查、教育和训练等,以维护协作系统的生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