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帝国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93页(812字)

第二国际考茨基主义的一种理论,它是考茨基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竭力对外扩张,加紧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以至于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考茨基提出了“超帝国主义理论”,认为随着垄断资本的发展,只要国际金融资本共同组成世界统一的托拉斯,各帝国主义国家就将进入“以实行国际联合的金融资本共同剥削世界,来代替各国金融资本的相互斗争”的新阶段,即所谓实行“超帝国主义政策”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冲突、军备竞赛和战争消灭了,资本主义从此进入了一个“持久和平”的“新时代”。考茨基还认为,“帝国主义是高度发展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是“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力图吞并或征服愈来愈多的农业区域”而采取的一种对外扩张“政策”。由此他得出结论:“从纯粹的经济观点看,资本主义不是不可能再经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把卡特尔政策应用到对外政策上的超帝国主义阶段”。

列宁对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他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恰好不只是力图兼并农业区域,甚至还力图兼并工业极发达的区域”(《列宁选集》第2卷,第810页)。

列宁还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分割势力范围、分享利益和分割殖民地等等,除了以分割者的实力,也就是以一般经济、金融、军事等等的实力为根据外,不可能设想以其他的东西为根据”。而“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消除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同金融资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分割这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除了用战争以外,不可能有其他办法。因此,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837、817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