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153页(1055字)

亦称博弈论。

即用于分析竞争形势和竞争后果的一种数学理论。1944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和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O.莫根施特恩所着《对策论和经济行为》的发表,标志着现代对策论的诞生。自此之后,世界已有大量论着,论述和讨论其在经济、政治、军事、商业、法律、体育、生物以及其他领域的运用。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人类智慧的巨大成就,它对于扩展和精炼战略思想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一理论把参加竞争的每一方(包括个人、公司、国家、集团等),称为一个局中人。认为竞争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某个局中人的抉择,而且取决于其他局中人的行为,依赖所有局中人的行为。

因此,每个局中人都企图预测其他局中人可能做出的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选择。如何进行这种相互依存的战略对策策划,正是对策论的主题。对策论最核心的内容包括:(1)2人对策与n人对策(n大于2)。2人对策研究在两个局中人竞争中如何做出最优战略抉择;n人对策主要研究在所有局中人中如何进行结盟,如何合理分配支付,如何在预测他人的抉择中做出自己最优的抉择。(2)零和对策与非零和对策。前者研究如何使竞争的结局能达到局中人的支付总和为零(或某个常数),即一个局中人所得,恰是另一个局中人所失,这是一种完全对抗性的对策;后者主要研究如何使竞争结局能达到局中人支付的总和是可变的,即使局中人能同时有所得或有所失。

(3)合作对策与非合作对策。前者主要研究如何使局中人达成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的协定;后者主要研究可以允许或可以不允许局中人之间的协商;但总是假定任何达成的协定都处于平衡状态,即一个局中人在其他局中人不破坏协定的情况下,独自破坏协定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做就会引起连锁反映,并使他的情况恶化。

对策还有如下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或类型:(1)展开型(对策树)。

指出局中人可以做出抉择的序列,而支付定于每个抉择序列的结尾;(2)常规或策略型。

指出局中人能够采取的策略或依据其他局中人的抉择而确定的全部计划,对于各局中人所采取的策略的所有不同组合,以及同一个矩阵给出这些组合情况下各人所得的支付;(3)特征函数。指出所有可能的结盟对其他成员的价值。

对策论的所有领域的一个共同假设是:局中所有的人都是理智的。即他们都希望在竞争中获胜,并且各有各自的目标,以及能够分辨竞争结果的优劣。

然而,由于抉择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局中人不可能有直截了当的最佳选择。仅有的例外是退化的一人对策,有时称之为“与自然抗衡的对策”,这也是对策论的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