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业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191页(859字)

日文也译为“脱工业化”。

这个词有两个含义:(1)在二次大战刚结束时,主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使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工业生产潜力进一步削弱的过程。(2)从20世纪70年代起,被用来表示工业生产的逐步衰落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趋于下降。

不过“非工业化”究竟是指工业产出或投入(资本或劳动力)的绝对下降;还是指工业产出(或投入)相对于其他经济部门的下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

70年代后期,美国的某些工业部门明显地处于困境,有时工业生产甚至出现绝对下降。

因此,美国是否正在“非工业化”,成为当时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人认为美国正在“非工业化”,而另外一些人则持否定态度,参加这一讨论的人来自各个方面,甚至连1984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都提到了这个问题。

肯定美国正在“非工业化”的人士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1)二次大战后美国工业生产在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2)近30多年来制造业就业人数在全部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不断下降;(3)从投资和利润来看,从80年代开始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都在下降。他们大多认为主要问题出在工业本身的竞争力上,因而主张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竞争能力以扭转工业下降的趋势。采取否定态度的人士所持的主要理由是:(1)制造业产值在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几十年来一直变化不大(只是在有经济危机的年份有所下降);(2)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确实在不断下降,但这主要是由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非制造业部门,并不能说明工业在衰落。何况自从6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制造业雇员的绝对人数一直较为稳定;(3)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利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比较稳定。

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整个美国“没有丧失其工业基础”,美国制造业之所以发生困难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方面的原因(如美元币值偏高、利率过高等)。因此,他们主张依靠改善宏观经济条件和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来加以解决。

上一篇:放射性废弃物 下一篇:非关税壁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