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215页(691字)

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1964年出版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提出。他反对轻视农业和以损害农业来实现工业化的做法,认为农业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强调不能依靠传统农业,只有农业现代化才能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巨大作用。

他认为,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1)技术长期停滞不变;(2)人们没有通过增加传统生产要素来提高收入的动力;(3)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处于长期低水平均衡状态。他还批判了农民的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观点,并指出,在传统农业中,农业产量的增减与农业人口的增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减少必然使农业产量下降。

他根据收入流价格理论指出,传统农业所以停滞落后,是因为在传统农业中,由于生产要素和技术状况不变而导致持久收入流来源的供给是不变的;由于农民持有和获得收入流的偏好和动机不变而导致持久收入流来源的需求也不变。这样,持久收入流的均衡价格就长期处在高水平上固定不变,导致传统农业中资本收益率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不可能增加储蓄和投资,也无法打破长期停滞的均衡状态。因此,舒尔茨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是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以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主张建立一套适于传统农业技术变化,有利于农民抓住经济刺激机会,根据农产品和新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来发展经济的制度;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新生产要素的引进创造条件,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对农民进行人力投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劳动力素质等。

上一篇:GMRM模型 下一篇:盖莱克新经济战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