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诺双头垄断模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240页(999字)

1838年,法国数理经济学家古诺(A.Cournot)提出的双头垄断厂商的行为模型。

该模型有三个基本假定:(1)双头垄断厂商的产品同质;(2)猜测产量(即一方增加(或减少)产量导致另一方增加(或减少)的产量)的变量为零,即,也就是说,双头均假定竞争对手的产量不变;(3)两厂商采取相同的价格。该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是:(1)双头各自将生产多少产品?(2)市场价格是多少?(3)双头各自的利润是多少?

设A、B为模型中的双头,它们各自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共同的市场需求曲线P=f(qA+q)B),各自的成本函数为:

TCA=TCA(qA)

TCB=TCB(qB)

则利润函数分别为:

VA=TRA-TCA=f(qA+qB)·qA-TCA

VB=TRB-TCB=f(qA+qB)·qB-TCB

可见,每个寡头的利润不仅是本身产量的函数,而且也是竞争对手——另一个寡头产量的函数。

如果A厂商猜测出B厂商的产量为qB,它就能根据最大化条件进行生产,即:

显然,VA是qA和qB的函数,相应地,从(1)式可解得qA=TRA(qB)。同理,如果B厂商猜测出A厂商的产量为qA,它也会根据最大化条件进行生产,即:

同样,VB也是qA和qB的函数,相应地,从(2)式可解得qB=TPB(qA)。

qA=TPA(qB)和qB=TPB(qA)被称为两个厂商的古诺反应函数,而且两者的形态及关系见下图。

古诺反应函数

正是基于反应函数方程组的解,即E点所表示的产量组合(qA,qB),双头得以确定各自的产量,并进而确定市场价格及各自的利润数量。

在古诺模型中,两寡头均视对手的反应函数决定自己的最大利润产量,因此,均以对手的既定产量为前提,它们都是对方产量的被动追随者,所以均视对手为领先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