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分析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374页(571字)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汇率决定理论,强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产选择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

根据对投资者资产选择偏好的假设不同,理论包括若干模型,现以地域性偏好模型为例。模型假设:(1)外国人对本国资产的选择偏好小于本国人的偏好且大于零。(2)资本国际流动不存在任何限制,但由于汇率风险等因素使各国资产不能完全替代。

模型的结论是:(1)汇率从本质上讲具有资产价格的性质,是由资本市场的均衡关系决定的,依据资产收益率调整的资产组合是决定这种关系的重要因素。(2)两国的利率变动以及投资者预期汇率的变动都会影响两国资产的预期收益水平,投资者根据资产预期收益率,在投资收益最大化原则下对资产进行选择,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同时预期本币升值,投资者会改变原有的资产组合,更多持有本国资产。(3)经常项目余额是国民总财富的一部分,经常项目余额变动引起财富中本国与外国资产的比重的变动,从而影响汇率。

该模型代表了证券组合分析法的一般观点。理论放弃了货币分析法的资产完全替代假设,使分析更接近实际,把经常项目作为汇率决定的间接因素也比货币法较为全面。

但理论始终以资产市场作为汇率决定基础,忽视商品市场的直接作用,仍有片面性。

模型是由D.艾萨德提出的。

理论的其他代表者是:W.布莱逊、D.唐毕什等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