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的日本模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398页(549字)

主要以专利、专有技术(K-H)等信息要素的引进为主、并重视其后的消化创新的模式。

日本的这种模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形成的。日本在战后的技术引进中,信息状态的各种软件技术的费用占引进总费用的比例平均为70%左右;其中50年代为30%,70年代为85%。日本从1950~1980年间共引进技术(软件)约3.6万件,耗费约115亿美元。日本的技术设备引进数量不大,人才引进数量也不多。

日本极其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为此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消化吸收的经费占全国科研总经费的比重在世界上是最高的,50年代至60年代约为1/3。他们在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取得显着成效。

最典型的是钢铁技术,1955年开始大量引进,1960年开始技术出口,1963年开始向发达国家技术出口,到1974年技术出口额已超过进口额,成为举世公认的拥有最先进钢铁技术的国家。日本在这种“引进—消化—开发”战略指引下,较快地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间的差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技术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20年至30年,他们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超过了法国,约15年时间超过了英国,约20年时间又超过了联邦德国,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当然,技术引进只是使日本成功的众多因素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