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布雷思,约翰·肯尼思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401页(859字)

【生卒】:1908~

【介绍】:

美国经济学家,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31年大学毕业后移居美国,1936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先后任教于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价格管理局副局长,并创设了战时物价管理制度。战后曾任印度、巴基斯坦和锡兰(现为斯里兰卡)政府顾问,1956~1960年任民主党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61~1963年任美国驻印度大使,并曾任《幸福》杂志编辑,此后一直在哈佛大学任教,并于1972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共获得了20多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在学术上,他是继承了凡勃仑-康芒斯传统的所谓后制度主义者,并以其要修正人们观念的独创性,给世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抗衡力量”的概念便是他首创的。

其含义是,虽然以大公司为存在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取代了理论上的完全竞争式的企业,从而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是像工会、消费者合作社、零售业公会及国家等,亦已形成了所谓“抗衡力量”,并可以此抵消垄断利润的发生,从而使消费者的境况不会比在完全竞争下更糟。继而,他又提出了所谓“丰裕社会”的理论,即在美国,人民已经享受到富裕的生活,贫困匮乏的现象已成为过去。

在此种情况下,原有的、建立在匮乏基础之上的经济思想已不再有效,甚至它还可能对丰裕社会产生威胁。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阐述了着名的“生产者主权取代消费者主权”的论断,并抨击了“个人丰裕”(传统智慧的结果)与“公共贫穷”(即当代丰裕社会所需要的公共设施匮乏)并存的现象。他认为,在丰裕社会中人们应留出一部分时间与精力,以获取非物质消费所能提供的幸福。此外,他对权力、利益集团、政府作用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亦影响颇大。

他一直是经济学界中的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主要着作有:《美国的资本主义》,1952年;《丰裕社会》,1958年;《经济发展》,1964年;《新工业国》,1967年;《经济学与公共目标》,1973年;《不确定的年代》,1977年。

上一篇:记账 下一篇: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