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革命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456页(873字)

前苏联学者在6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

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在时间上吻合而溶为一体的过程。这种革命是指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根本性的质变。这一质变是在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发展主导因素的基础上完成的,整个物质生产将因此发生革命性变化。科学技术革命包括所有的科学、技术、生产部门,它把科学系统的根本变革与技术、生产力、物质生产系统的革命以及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质特征是科学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现阶段它的自身发展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科学迅速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的变革密切结合;(2)科学迅速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科学活动越来越具有群众性;(3)生产力的诸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化;(4)改变了劳动的性质和内容,增加了创造性因素在劳动中的作用,使生产过程从简单的过程转变为科学的过程;(5)在科学技术革命的物质基础上,产生了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之间本质差别的先决条件;(6)发现了新型的潜在能源,创造了具有独特性质的新的人工材料;(7)信息作为保证科学活动的手段,通过参加对社会生产的控制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经济效果;(8)提高了劳动者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水平及文化知识的水平;(9)复杂问题综合研究的作用、学科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以及社会科学的作用都在加强;(10)社会的急剧进步,使全人类活动日益国际化。

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但它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国家里的表现形式、发展过程及其后果是不同的:(1)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根本性社会变革的延续,人们自觉地利用它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也在不断地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改善;(2)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成果的应用首先服从于资本垄断组织的兴趣和利益,它们被利用来增加利润和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这一方面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使社会对抗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剧,同时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