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808页(603字)

又称“摩理斯全球社会估价”模式。

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国民教育等方面总水平的指标。它是在大卫·摩理斯博士指导下,由美国海外发展委员会于1975年提出,1977年正式公布的。摩理斯工作小组将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众多统计指标,经过研究与筛选,采用婴儿死亡率、平均寿命、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构成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该指数合成的方法如下:PQLI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平均寿命指数+成人识字率指数)÷3。而各国各项指标换算成可以合成的指数方法是,首先要确定所选国家中该项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其次再按下述标准化处理公式进行计算,例如,某国婴儿死亡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最大值-某国婴儿死亡率数值)÷(婴儿死亡率最大值-婴儿死亡率最小值)。该指数能表明一个国家向国民提供的社会物质质量的工作是否成功,以及该国当时提供的情况。

它在分析社会发展和计划国际社会发展方面,特别是向有迫切需要的国家重新提供全球发展援助基金时,是有用的分析工具,可作为对GNP指标分析的补充。该指数因其简明扼要而有用,曾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注视。

它的主要缺点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寿命两指标实质上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全球卫生医疗状况和饮食营养水平的尺度,成人识字率只是评价国家基础教育程度的;而一些测量国家或全球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如住房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等因素却不在考虑之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