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841页(812字)

全称匈牙利共和国。

原属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90年代之后,开始向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过渡。其国土面积9.3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1000万人(1998年初),首都布达佩斯,货币名称福林。二战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为工业—农业国。

1968年1月开始实施全面经济改革,此后,经济实力和居民生活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进入80年代,因产业结构陈旧和国际经贸环境恶化,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几次出现负增长。迄今仍未完全走出谷底。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9.23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780美元。

机械、仪表、公共汽车、制铝、石油化工、纺织、医药、食品是主要的工业部门。

农业比较发达。80年代初曾跻身世界五大农业出口国的行列。人均占有谷物一直保持在1吨以上,畜产品、水果、蔬菜也是大宗出口产品。

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品的1/4和农产品的1/3靠出口来实现。1989年后,开始把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由经互会转向欧共体。1991年同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在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已从不足40%上升到70%左右,而同原“经互会”国家的比重则从50%以下降为不足20%。德国已取代前苏联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

截至1992年春,已吸引外资31.1亿美元,占东欧各国吸引外资的一半。外资的60%投入工业生产领域。

1991年底,外债总额为198亿美元,外汇储备36亿美元。旅游业创外汇10亿美元。

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20.79亿美元,外债总额243.73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229.4亿美元,进口额为228.2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6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51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51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74位;国际储备总额为94.48亿美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