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元市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854页(825字)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营境外美元及其他可兑换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是欧洲货币市场扩张的结果及其在亚洲地区的延伸和发展。亚洲美元市场是以新加坡为中心包括香港和东京以及巴林等金融中心,其货币除美元外,还包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日元、荷兰盾、里拉等14种货币,但交易额的90%是美元,故称“亚洲美元”。确切地说,亚洲美元是指存放在亚太地区国际银行中的境外美元和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总称。60年代中跨国公司在亚洲扩展,但遇到了美国政府管制美元资金外流的限制,这促使跨国公司在海外自筹资金,或利用盈利就地再投资,从而增加对美元的需求和存放活动。

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府和公司为自己的储备资产寻找比较安全的避难所。在上述情况下,一些跨国银行希望在亚太地区有一个经营美元的中心,以便对资金调拨具有较大的弹性。最后,由于客观条件所决定,经营亚洲美元的中心选择在新加坡。1968年10月1日,美洲银行最先获准在本行内设立一个专门经营亚洲美元的机构,称为“亚洲货币单位”。1969年后新加坡政府又陆续批准花旗、麦加利、华侨等银行设立亚洲货币单位。到1970年,设立亚洲货币单位的银行共有16家,存款总额达3.89亿美元,形成最初的亚洲美元市场。

到1990年8月“亚洲美元单位”存款达3646亿美元。在此期间,亚洲美元市场逐渐延伸到香港、马尼拉、东京等地。

亚洲美元市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非银行客户(包括拥有外汇储备的亚太地区国家的中央银行、发展银行、跨国公司、拥有外汇资金的个人)的存款;第二是银行同业存款。在资金的运用方面,对非银行客户放款和银行同业拆放是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70年代初,大部分资金流向西欧和北美,或调往欧洲市场套利;1973年以后,多用于在亚太地区进行投资和贷款。以短期市场为主,也有中长期资本市场,主要是发行亚洲美元债券和组织银团贷款两种形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