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国际转移模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948页(610字)

以跨国公司在经济资源国际转移中的作用为基础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模式的理论。

资源的国际转移问题最早出现在国际贸易理论之中。J.费耶韦瑟(1969年)把资源概念扩展为包括:技术、管理、企业家精神、自然资源、资本及劳动力。有三组因素决定着跨国公司在资源国际转移中的作用,它们是资源差异、政府行为与企业特性。

首先,不同国家间资源供求关系的差异为国际间资源流动提供了最根本的经济动力,同时也为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机会。

其次,政府行为或政策扰乱改变了由市场力量所决定的资源供求关系,从而为企业提供了机会。第三,对上述机会做出反应,跨国公司的特性与战略决定了所转移资源的具体类型、国家的选择以及所转移方式的选择。

这一分析框架包容了国际贸易与投资,以及企业行为理论。该模型把寡头因素看成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力之一,因为它把寡头优势纳入到了广义的技能资源之中了。

同时,它特别重视政府在影响国际商业模式方面的作用,具体地说,政府行为影响着资源差异或供求关系以及外国企业的市场进入条件。此外,该模型还区分了跨国公司与严格的民族企业在资源转移方面作用的差异,一方面,跨国公司拥有全球视野,它们涉猎的是国家间的资源差异;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涉及到影响国际资源流动的制度约束。

但这一模型本身没有说明国内企业是如何获得全球视野的;企业的生产活动及市场在推动企业国际化方面的作用在这里也都是忽略不计的。

上一篇:资源付费 下一篇:资源密集型产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