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森余值法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20:49:57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116页(394字)

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贡献加以分离的定量研究方法,为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F·丹尼森于1962年提出。

丹尼森大大地扩展了经济增长根源的分析范围,其中包括:劳动、资本、教育、就业时数、劳动力在年龄性别构成上的变化、外国资产和规模经济等,并校正它们在研究期间的质量变化。丹尼森的研究表明,在1929~1957年间对美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主要来源有5个:增加的教育(其贡献为23%);增加的就业(其贡献为34%);增加的资本投入(其贡献为15%);知识进展(其贡献为20%);规模经济(其贡献为9%)。这里知识进展的贡献是作为余值而得到的。索洛余值法仅包含两个部分,即技术进步与资本-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参见“索洛余值法”条)。

丹尼森余值法则明确地计算大量的增长来源,缩小了余值的规模。不过,它仍然证明技术进步作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总是极为重要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