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第二个分水岭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21:08:25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227页(614字)

对于工业生产技术发展的一种看法,认为20世纪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正在经历“工业的第二个分水岭”时期。

这一看法是198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派渥尔和查尔斯·萨勃尔在《工业的第二个分水岭:繁荣的可能性》一书中提出。他们认为:工业的第一个分水岭发生在19世纪,那时工业的大量生产技术从英国开始兴起,以后转向美国。大量生产方式通过采用专用机械和半熟练工人大规模地制造出标准化的廉价产品,从而使以手艺技术为基础的制造部门的发展因生产费用高而受到了很大限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生产方式逐步显示出局限性。

当产品需要变换品种时,大量生产方式使用的专用机器设备就必须更新,所以难以适应需求迅速变化的要求。因此他们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由手艺技术与灵活设备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可能会在经济生活中起中心作用。

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今后有可能采取两种完全不同的战略。第一种战略建立在大量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这需要大大地扩大现有的调节机构;第二种战略是从现有的生产技术体系急剧地转回到手艺生产方法上去。

这两位教授认为应该放弃标准化的大量生产方式,而依靠通过“灵活的专业化”来达到经济繁荣。

这种新的工业生产制度要求采用最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

当产品品种更换时可不必重新购置硬件设备,而只需调整软件。他们又认为美国的许多小型钢厂、意大利的纺织厂和日本的机床厂是这种新型生产方式的典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