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458页(781字)
亦称科学共产主义。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系泛指马克思主义,即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仅指作为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西欧先进国家占统治地位,机器大工业已有一定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法国的里昂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的西里西亚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独立走上了政治斗争的历史舞台。在此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某些缺陷,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转变,从而创立了反映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社会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都是当时经济关系的产物。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的经济基础,而法律、政治、宗教、哲学等观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则构成全部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来说明的。剩余价值理论则认为,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本形式,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还研究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按照这个理论,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胜利,资产阶级专政必然为无产阶级专政所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思想、政治、文化的巨大进步,最后必然发展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