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第414页(648字)

【介绍】:

研究员。

男,1933年4月出生,四川成都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兼微束分析及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探针分析标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任命为微束分析技术委员会(ISO/TC202)首届(1993~1995年)主席。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主要贡献:是我国微束分析新技术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

1964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探针实验室,参与组织电子探针、离子探针仪的研制,获科学大会奖。80年代开拓微束分析标样和标准化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制定的国家标准获核工业部1987年科学二等奖。

组建我国第一个矿物物理和物理测试实验室,领导发展了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顺磁共振、电子荧光、穆氏堡尔谱等近代技术的应用,在矿物材料、生物矿物(骨骼、牙齿)、磷灭石和锆石、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提出“指纹矿物”等新概念和新理论。曾参加祁连山考察,对镜铁山、黑鹰山铁矿、华南火山岩铀矿及金刚石矿的成矿规律作过研究,在我国最早提出火山成矿作用的机理。

主要着述:合着《西北金属矿床》及《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两书,科学出版社分别于1966年和1973年出版。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多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