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的分工学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4页(730字)

A.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的始点。

他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有了分工,劳动者专门从事某项操作,便可以使他们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和水平;可以使他们避免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时通常所需的时间损失;也比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

斯密对分工优越性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

他颂扬分工,实际也是颂扬工场手工业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这在当时是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的。但他在论述中,把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与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相混淆,认为一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工场,社会分工的不同部门就是这个社会大工场内分工的不同工种,正如一个工场内部分工的不同工种、工序一样。

斯密认为,分工是由于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地逐渐地发展的结果。

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他同时认为,这种人类倾向是由人类利己心的本性所引起的。

在此,斯密不仅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因果关系,而且把引起分工的原因最终归结为抽象的人的利己本性,而不认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显然是不正确的。

斯密还认为,分工的程度要受市场大小的制约。

这实际是指出了交换对分工的反作用。由此,他又进一步论述了交通运输,特别是水运对市场、分工以至社会发展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这些见解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斯密分工学说的提出,与他生活在英国工场手工业的鼎盛时期,并长期居住在当时苏格兰工商业中心的格拉斯哥有关,同时也是对自配第(William Petty)以来的分工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