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4页(1499字)
包括在这一思想体系内的理论有:相对价格决定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一般价格水平决定理论。
价格理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供求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一般价格水平确定理论。
供求理论包括需求论、生产论和成本论。
需求理论假设消费者的偏好可用效用函数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根据效用函数能够推论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需求函数。生产和成本理论假设厂商的产出量与生产要素之间有固定的技术关系,以生产函数表示。
在技术约束条件下,厂商选择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或选择成本既定下的利润最大化。无论厂商选择成本最小化还是选择利润最大化,都可以确定在一既定产品价格条件下的供给量,从而得到供给函数,它表示由此产生的产品供给量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根据供给函数可以绘制供给曲线。在需求理论与生产和成本理论中,价格是外生变量;而供求分析的均衡使价格和数量成为分析的内生变量。在一般情况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下降(称为需求规律),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上升(称为供给规律)。两线的交点决定均衡价格。
此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出清。
从市场结构看,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作为价格接受者,即价格是由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决定的,厂商不能有任何的自主行为。另外假定商品是同质的,不存在阻碍进出行业的政府法规或其他人的限制,并且买卖双方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即信息是完全的。在垄断市场中,所有厂商面对着共同的向下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厂商产量的增加(减少)引起价格下降(上升)。在垄断条件下,不存在一般意义的供给曲线,厂商产出量取决于需求曲线的位置,厂商同时决定产出和价格两者,因此价格和产出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垄断者常实行价格歧视。处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两个极端情况之间的还有只有两个卖主的双头垄断、只有几个厂商的寡头垄断和存在许多卖主的垄断竞争。
另外,买方也可以是垄断的。一个买者面对大量卖者的情况属于买方垄断市场。
只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的市场是双边垄断市场。在寡头市场中,厂商很快就会认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依赖关系,因此会存在博弈行为,如串谋行为会形成寡头独占,并实行排斥其他厂商的价格政策:限制性定价和阻止进入的定价。当所有成本都上涨时,他们可能采取成本加成定价方式。在某些市场中尤其是存在占支配地位的厂商时,会出现价格领导。
而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理论为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分配理论解释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决定于其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即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的均衡决定该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如果厂商追求最大利润并且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是价格接受者,那么均衡时的生产要素使用量就是使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等于生产要素价格的数量。
一般均衡理论说明均衡状态不仅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还可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在各个市场之间,所有商品在价格、供求量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可以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
在价格理论中,除了上面描述性或实证性的分析外,还有对经济进行评价的规范分析——福利经济学。在福利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判断准则是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依靠竞争得以实现。
另外,一般价格水平决定理论属于宏观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