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增长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64页(1040字)

亦称“增长极限论”(limits of growth theory)或“末日模型”(doomsday model)。

这是美国学者J.W.福雷斯特(J.W.Forrester)和D.L.梅多斯(D.L.Meadows)等人在为罗俱乐部撰写的报告中提出的一种对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5种因素是: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非再生性资源的消耗。这5种因素的特点都是按指数增长,即按一定的百分比递增。福雷斯特等人运用结构体系原理中的反馈环路概念,分析了这5种增长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并编制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

他们得出的结果如下: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按目前的年增长率2.1%计算,倍增时间为33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为7%,人均增长率为5%,这样,14年后物质生活将提高1倍。

但这种状况能否维持下去,则取决于粮食供给、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情况。粮食供给的情况取决于土地、淡水与农业资本投资。

土地与淡水是有限的。农业投资则取决于非再生性资源。

非再生性资源的消耗也是指数增长的,以铁矿石为例,按目前的消耗量,只够使用240年,如果每年的消耗量增加1.8%,1993年就用完了。此外,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污染物质也是按指数增长的。

例如,目前95%的工业能源是化石燃料,使用这些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现在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放出的二氧化碳达200亿吨,并且还在以每年0.2%的增长率增长着。

污染物质的增加将严重污染人类的生态环境。把这5个因素放在反馈环路中进行综合考察,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后,得出的结论是:1970年以后,人口和工业仍维持着指数增长,但迅速减少的资源将限制这种增长。

工业化达到最高点后,由于自然时滞,人口和环境污染还会继续增长,但由于粮食缺乏、环境污染、医药缺乏,最后人口增长停止,人类社会将在2100年之前崩溃。摆脱这一困境,实现全球均衡增长的措施主要是:在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1980年停止工业资本投资增长;每一单位工业品的物质消耗降到1970年的1/4;经济重点从物质生产转到服务业上;环境污染降低到1970年数值的1/4;把资本投入到粮食生产上;农业投资重点用于增加土地肥力与水土保持;等等。这一理论对人类经济增长的前途持悲观态度,它的出现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争论。尽管它的悲观论是错误的,但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以后可持续增长理论的出现有积极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