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391页(780字)

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逐步增大加工原料、制成消费品和资本品以及供给劳务的能力的过程。

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①工业化的含义,一般按工业生产在一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通常是以工业总产值除以国内生产总值)大小来衡量该国工业化的程度。②工业化发展战略。通常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实行工业化发展战略,主要是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战略,以及优先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一般经过首先发展进口制成消费品的替代工业,然后发展进口资本品的替代工业两个阶段。出口替代(鼓励)一般也经过先发展加工业,再发展工业消费品,最后过渡到资本品出口三个步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时期,许多学者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及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出发,认为要摆脱这种境遇,惟有首先实现工业化,并认为工业化的发展可以支援和推动农业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而农业相对是不重要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唯工业化论”。

③工业化的过程或格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一般经过四个过程:第一步,先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工业,这是初级阶段;第二步,发展轻工业;第三步,发展耐用消费工业;第四步,发展重工业、机械制造工业,这是成熟阶段。这一格局是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消费需求模式、经济规模的效益和生产技术水平三个因素决定的。但由于各国的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发展目标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与格局也有所不同。

④工业化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工业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它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增加工业生产能力和提高总产出水平。

但工业化的成果只有广泛地分配于人口之中,满足了广大人民的基本需要,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有利改变,才能说工业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否则,只能形成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

上一篇:示范效应 下一篇:现代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