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货币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51页(524字)

货币的形式之一,在流通界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不代表任何贵金属,而是以发行者(如政府或银行)自身的信用作为发行基础的货币,以银行券、支票等形式存在。

信用货币以票据流通为基础,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付职能。20世纪30年代以后,各国相继放弃贵金属本位制,代之以信用货币制度。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费用是一种纯社会负担,对经济发展的拖累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货币金属的供给无法适应或满足经济迅猛发展所致的对货币的需求。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只要货币发行量控制得当,只要社会大众对银行(或政府)的信誉有信心,信用货币的发行无须有十足的准备:在一个特定的时点上,存款者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把存款提完。而信用货币的发行一旦突破贵金属的束缚,就能够灵活地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迅速发展的需要,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主要形态有:①钞票(或纸币),其发行权在绝大多数国家为中央银行所垄断;②存款货币,商业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系中创造的货币,其数量占信用货币的绝大比重;③铸币,多为辅币,以贱金属铸造,有些由中央银行垄断,有些则由政府垄断铸造。

上一篇:货币的定义 下一篇:铸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