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住利率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511页(516字)

在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资金来润滑,政府对证券市场,尤其是对债券市场力求起到主导作用。

财政部与美联储积极配合行动以稳定利率,以达到既保证融资成功,又不使国库受制于市场的目的,按照官方的用语,这叫做钉住利率,用来产生一条斜率为正的收益曲线。在40年代的大部分年头里,收益率稳定在90天短期国债的1.75%与长期国债的3.5%之间,联储的公开市场业务帮助稳定了利率。钉住利率的政策直至1952年朝鲜战争结束才正式取消。

钉住利率的政策使得投资者不必去频繁地交易国债。

大部分国债,尤其是长期国债,被人们当作是市价不会有多大变动的金融工具,这主要是由于其主要持有者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联储和财政部鼓励银行持有国债以支援战争,联储对那些持有国债作为资产而不是发放商业贷款或其他类型贷款的成员银行放宽准备金要求。

于是,平均每个银行有70%的资产都投资于债券而不是他们所通常持有的贷款。直到战争结束,银行才开始出售债券,以发放更多的商业贷款。

钉住利率的政策因而实现了它预期的经济目的:那就是保持国库资金成本的稳定。

上一篇:绿邮 下一篇:结构金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