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分析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617页(808字)

一种关于国际收支调整的理论,用以说明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主张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S·S·亚历山大。他运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把国际收支与整个国民经济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弄清经济政策怎样影响总的经济活动关系,尤其是在产量变动后,支出如何变动,才能理解贬值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对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Y=C+I+G+X-M(其中,Y-国民收入;C消费;Ⅰ-投资;G-政府支出;X-出口;M-进口),进行整理得出:

X-M=Y-(C+I+G)

如以B代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则B=X-M。如以A代表国内资源的吸收即国内支出总和,则A=C+I+G。最终可得:B=Y-A。它表明贬值对贸易差额的作用取决于对收入和吸收的作用。所以,吸收说又称“收入-吸收说”。其核心内容是说明贬值对收入的作用,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上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等问题。吸收说推进了弹性分析说关于贬值效应的研究,指出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至少有3种: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分为:真实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等。吸收说认为,不能仅用贬值作为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工具,而一定要把贬值与其他经济政策结合起来运用。它提出了“支出转向政策”和“支出减少政策”。

在经济中有失业存在的条件下,贬值有可能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有新的商品供出口和进口替代之用,支出转向机制得以发挥作用,出口增加和收入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为了保证贬值的成功,政府应实行刺激供给的政策。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没有闲置资源可供利用,支出转向政策要获得成功,政府必须实行支出减少政策,即压缩吸收,腾出资源供出口和进口替代之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