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736页(967字)

《人口增长经济学》由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撰写,1977年出版,是乐观派理论的代表作之一。

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通货膨胀,失业人数上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缓慢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在二次大战后相继独立,死亡率不断下降,出生率维持不变,导致人口迅速增长,虽然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经济技术水平较低下,人民生活贫困,存在大量相对过剩人口。针对严重的人口经济问题,以“罗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派认为人口增长是造成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主张人口零增长。西蒙写作此书,目的就是反驳悲观派的观点,指明人口增长有助于创造更为美好未来的前景。

全书分3篇共23章。第一篇主要讨论人口变化对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西蒙的结论是:在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必然先起负作用,但30~80年以后,则对每个工人的平均收入一定起正作用。在发展中国家,从短期来说,与人口增长相比,人口规模不变能使生产水平更高,但相差不大;从长期角度看,人口适度增长比零增长或过快增长的经济效果要好得多。第二篇是研究经济条件影响生育率的因果关系。

马尔萨斯曾提出过一个“陷阱”理论,认为改进食物生产会产生足以耗尽这种增产效果的额外人口,并最终回到原来维持生存的生活水平和高死亡率。

西蒙认为这种假设的情况是完全不可能出现的,生育率短期提高的幅度根本不足以改变现代规模的经济效益。而更重要的事实是,各种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随经济发展及其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长期下降的趋势,经济条件对生育率的这种影响与马尔萨斯的论断恰恰相反。第三篇是考察人口增长经济学中的福利和政策问题,其结论是人们对增加的人口所做的福利判断取决于人们对短期和长期的价值判断,取决于人们希望按什么比例考虑谁的福利之类的不同准则。

在价值判断和科学分析之间的各种分歧面前,人口增长的福利影响是确定不了的。

《人口增长经济学》提出了很多挑战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它的许多观点与当时在人口经济学领域占支配地位的观点大相径庭,因此,这本着作在人口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加剧了关于人口问题的辩论,推动了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参见“人口陷阱”、“人口爆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