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量-质量替代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744页(908字)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运用消费者需求理论分析家庭对孩子的需求时,把孩子的数量和质量看成是两种商品,并且认为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

同时从消费者偏好来分析,对于一般的耐用消费品,当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愿意选择更多的优质品。此时,对数量需求的收入弹性往往比对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要小。贝克尔据此来解释现实中出现的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生育率下降的现象。贝克尔指出,当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时,人们宁愿选择数量较少而质量较高的孩子,而不愿意选择数量多而质量低的孩子,可用下图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Q表示孩子的质量,假定它是孩子人均支出的函数。如果假定家庭内所有孩子都具有相同的质,再设孩子的数量为N,则家庭对孩子的经济支出额为QN

进而再设家庭的经济收入为Y,对孩子以外的各种消费资料支出总额为M,则收入制约为:Y=M+QN,取孩子的质量和数量分别为坐标的两轴,预算约束线为aa,无差异曲线为W1,那么由其切点A可决定孩子的数量和质量的最佳组合为Na和Qa。如果家庭收入提高,预算约束线将由aa增加到bb,此时将会出现愿意改善孩子质量的无差异曲线W2,而不是原有曲线的平行移动。

这样切点将会向上移动,形成Nb和Qb这样的组合。如果家庭更进一步关心孩子的质量,无差异曲线将会更加向纵轴弯曲,形成Nc和Qc这样的组合,孩子数由Na减少到Nc,表现为家庭生育水平的下降。

贝克尔用孩子数量和质量替代理论来说明收入与生育率关系上出现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现象,即从理论上讲,生育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形成收入的正效应。而发达国家生育率转变的历史事实以及同一国家内部不同阶层间生育率的差异则表明生育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下降的。

这对微观人口经济学是一大贡献。但有些经济学家也认为仅通过区分孩子的质和量还不足以说明实际中观察到的收入水平与生育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还必须考虑诸如死亡率下降和避孕知识的发展等等因素。

孩子数量和质量的选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