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推移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936页(1187字)

梯度理论的逻辑前提是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这一理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

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例如,纺织、钢铁、造船等行业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曾经都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创新部门,在产业革命中起过打先锋的作用,但现在已成为衰老部门。

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其主要论点有:①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专业化部门主要是由处在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则不但说明它今天经济发展实力雄厚,而且说明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住发展的势头,这种地区因此也被列入高梯度地区。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那些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地区经济必然会呈现出增长缓慢、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下降等种种不祥征兆,或已陷入严重危机之中。

这种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②创新活动,包括创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③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局部范围的扩展指的是创新活动中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这种转移是因为创新多发源于城市密集带内的中心城市,当社会上对新产品的需求增大,创新地已经没有能力单独把生产发展到能够充分满足需要的水平时,邻近的城市就会凭借近水楼台之便,把这种产品的生产接过来。这时,即使它们本身的条件并不具备,例如说,技术力量不足,协作条件不完全具备,也可以靠与创新地之间业已建立起的密切关系,通过协作来求得问题的解决。大范围的扩展则是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或区域城市系统的等级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例如由纽约向相距数千里的芝加哥、旧金山等城市扩展。这时决定转移去向的就不是距离远近,而是接受新事物能力的差距,而梯度划分正是这种差距的反映。只有处在第二梯度上的城市才有能力很快接受并消化发源于第一梯度的创新产业部门或创新产品,才有能力把这些产品更广泛、深入地销售到它们各自控制的市场区中。同理,以后随着产品生命的成熟与老化,它们的生产还会顺序向第三、第四梯度上的城市转移,甚至还会由城市向乡镇、农村转移。农村地区的许多创新(主要在农村牧业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等方面)也往往是先反馈到城市系统中,然后通过这个系统,扩展到全国有需要的地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