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逊,J.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183页(796字)

1903~1983

英国着名经济学家,垄断竞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后凯恩斯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女性中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1903年生于英国的坎特伯里,1921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经济学,1927年获硕士学位。后进入剑桥大学任教,从1965年至1971年,她一直担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退休后任该校的名誉教授。

罗宾逊夫人一生着述颇多,主要经济着作包括:《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就业理论导论》(1937)、《资本积累论》(1956)、《论克思主义经济学》(1942)、《经济哲学》(1963)、《经济增长论文集》(1962)、《现代经济学导论》(与伊特韦尔合着,1973)和《经济论文集》(共5卷,1951~1979)等。

罗宾逊夫人的研究涉及的经济理论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不完全竞争理论、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经济哲学、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并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表现出了其独创性,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罗宾逊夫人几乎与张伯伦(E.H.Chamberlin)同时而又独立地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学说,以此对传统经济学做出了补充。她提出了一套新的分析工具,即运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等概念来考察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一分析方法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

后来,罗宾逊夫人抛弃了传统的马歇尔的均衡分析方法,而转向对凯恩斯主义和古典的宏观动态经济问题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问题。她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与以边际生产率为基础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不同,强调收入的再分配对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并由此得出应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实现收入“均等化”的政策结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