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腾·莱因哈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223页(1544字)

1930~

塞尔腾,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德国的不莱斯劳(Breslau),二战后不莱斯劳划归波兰,改称弗罗茨瓦夫(Wroclaw)。

在希特勒年代,塞尔腾由于半犹太血统而生活艰难,1941年被迫辍学,干活赚钱补贴家里生活。作为受官方歧视的少数民族的一员,塞尔腾很早就对政治生活给予密切的关注,并促使他在高中后期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

塞尔腾辍学半年后,全家离开了不莱斯劳,辗转多处沦为难民,最后迁移到了梅尔森根,塞尔腾重新上了中学,并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1951年中学毕业时,尽管他曾打算上大学学习经济学或心理学,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法兰克福大学数学系。1957年毕业,获数学硕士学位。

在大学期间,塞尔腾除了学习数学课程之外,还听了许多心理学课程,这对他日后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后,塞尔腾还学习过物理学和天文学,但后来他对博弈理论和经济学越来越感兴趣,校方同意了塞尔腾把数理经济学作为他硕士学位兼修课程,这在法兰克福数学系还是头一次。

1957年,塞尔腾获得硕士学位后,被法兰克福大学的经济学家Sauermann教授聘为助手,从事决策理论应用于厂商理论的研究,不久塞尔腾就迷上了经济学的实验。

1959年,塞尔腾与Sauermann合作发展了他的第一届经济学论文“一个有关寡头的实验”。

1961年,塞尔腾获得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不久到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段短期访问学者。1958年前后,塞尔腾了解到了西蒙关于有限理性的论文,与西蒙建立了学术交流,进行有限理性多目标决策理论研究。通过研究,塞尔腾强烈地意识到,要构造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理论,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而不是闭门造车,而在当时,实验经济学这门学科还不存在。

20世纪60年代早期,塞尔腾做了寡头博弈的实验,他发现对实验模型的博弈理论分析太困难了,只能得到比较简单的分析结果。塞尔腾在分析中发现了一个自然均衡,但同时发现博弈有许多其他的均衡。

为了描述他的发现,塞尔腾定义了子博弈精炼的概念,并于1965年发表了他最着名的博弈理论论文“一个具有需求惯性的寡头博弈模型”,定义了子博弈精炼的概念。

1967~1968年,塞尔腾到加州伯克利做访问学者,回国后在柏林自由大学任教。

1972年转到比勒菲尔德大学,一直工作到1984年,之后他转到波恩大学任教,工作至今。

在比勒菲尔德大学,塞尔腾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以1975年发表的着名论文“扩展式博弈精炼均衡概念的重新考察”最为重要,在此文中,塞尔腾提出了着名的“颤抖手均衡”的概念。

塞尔腾1965年和1975年的这两篇论文为博弈理论的动态分析奠定了基础,从而将博弈中基于不可置信承诺(或威胁)的纳什均衡剔除掉,为均衡的精炼提供了最为基本的方法。塞尔腾在博弈动态化方面的杰出贡献成为了博弈理论发展上继纳什、哈萨尼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同时也给塞尔腾带来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殊荣。

此外,塞尔腾在博弈均衡的选择,进化博弈理论、实验经济学等方面也都有相当的成就。

上一篇:阿德尔曼·埃玛 下一篇:阿明,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