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红军人物志

陈毅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红军人物志》第476页(1784字)

【生卒】:1901~1972

【介绍】:

1901年8月26日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药师院。

字仲弘。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参加工人运动;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解回国。

1922年任重庆《新闻报》文艺副刊主笔。

1922年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学生运动。

1926年初中法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被派回四川万县,推动川军响应北伐战争。1927年春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中共校党委书记;7月转赴江西;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起义军南下失败后,与朱德等整顿余部,挥师西进赣粤湘边,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将南昌起义军余部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党代表。

同年4月与朱德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第十二师师长兼中共红四军军委书记,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为保卫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9年初与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开辟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同年6月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主持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7月赴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军事会议。9月在周恩来主持下,代中共中央起草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回红四军后,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1930年2月任红六军(后改为红三军)政治委员,被选为红四、红五、红六军共同前委委员;6月任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7月红二十二军正式成立,任军长;10月被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12月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

1932年初任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1933年底任西方军总指挥。

积极发展人民武装,参与领导反“围剿”斗争。

两次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两次获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1935年2月根据遵义会议后中央的指示,任中央苏区军分会委员,与项英领导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十余块游击根据地和大批红军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坚持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独立自主地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率先指挥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任江南指挥部指挥,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继又率苏南主力部队渡江北上,任苏北指挥部指挥。

指挥黄桥战役,同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1940年11月成立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任代理总指挥。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常务委员。

与刘少奇统率全军部队,巩固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春代理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书记。1943年11月奉命赴延安参加整风。1945年5月参加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统率华中、山东部队,抗击国民党军向华东解放区的进攻。

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部队连续取得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的重大胜利。1947年秋率华东野战军主力部挺进豫皖苏,配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跃进大别山。

1948年5月兼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区副司令员。从11月开始,作为中共总前委委员,参与组织指挥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全国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市军管会主任、市长,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对发展我国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友好关系,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做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1972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出版有《陈毅词选集》。

上一篇:陈韶 下一篇:中国红军人物志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