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红军人物志》第926页(1240字)
【生卒】:1899~1935
【介绍】:
江苏常州人。
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常州中学毕业。入北京大学旁听半年后,考入俄文专修馆文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与创办新社会杂志,任编辑。
并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联,写了大量通讯报导。
在莫斯科先后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第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1月回国,到广州参加中共三大。
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新青年》季刊主编。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月参加中共四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宣传部委员。在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科学系主任。
主编党的杂志《前锋》。参与领导上海五卅运动。
创办并主编《热血日报》。1926年8月任中共参加国共两党联席会议代表。
1927年4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参加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常务委员。曾着文系统批判陈独秀、彭述之的左倾错误。参与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政治方针,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任中共中央书记兼中共宣传部部长、中共农民委员会书记、《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主任和总编辑。
曾犯“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主持召开中共六大,作政治报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出席共产国际六大,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1929年到法国参加世界反帝大会。1929年7月被指定为中共中央党纲起草委员会书记。
1930年秋回国,主持召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错误,任中共中央常务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参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1931年初被错误地撤销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常务委员,受到王明“左”倾领导者的排斥打击。后从事党的文艺工作。
曾与鲁迅在上海开辟并坚持革命的第二战场,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未到职)。
1933年2月调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1934年1月出席中共六届五中全会;2月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府主席团委员,任人民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兼中华苏维埃大学校长。领导了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为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做出了贡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坚持斗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参与领导组织南方游击战争。1935年初因肺病严重,经组织决定到上海就医。
2月24日转到福建长汀濯田区水口镇水径村,不幸被敌军捕俘。在狱中备受酷刑,严守党的机密。
同年6月18日于长汀中山公园从容就义。主要着译有《海上述林》、《瞿秋白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