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476页(975字)
【生卒】:1917—1985
【介绍】:
德国作家。
出生于莱茵河畔一个艺术雕刻家家庭。在天主教影响极大的环境中长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征入伍,受伤,战争结束时在战俘营短期逗留后返回科隆。是“四七社”成员,被称为“废墟文学”的重要代表。
最初作品主要描写他及他这一代人在战争中和战后的经历,以真实的体验和观察描写战争的残酷,生命毫无价值,特别表现了被法西斯欺骗蒙蔽的一代人的痛苦、迷惘孤寂和严重的失落感,也是对战争的强烈控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过路人,你到斯巴……》(1950),用内心独白的心理分析手法写的中篇《列车正点到达》和在一个历史框架内一些人物反复出现的由许多短篇连缀而成的《亚当,你在哪里?》(1951)。
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多为以第一人称出现的返乡士兵。在阿登纳当政的经济奇迹的50年代,伯尔被称为有代表性的“阿登纳德国的批评家”。
《一声不吭》(1953)是他第一部引起广泛讨论的长篇小说,描写战后物质的匮乏,特别是房荒和基督教婚姻面临的信仰危机。《无主之家》反映了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寡妇和生活无着的知识分子的心理。
揭露军国主义的《九点半钟打台球》,是针对50年代军国主义复活和法西斯势力猖獗的社会批判小说。60年代的创作集中表现了小人物在“自由”、“民主”的联邦德国社会中所受到的压抑和迫害,抨击了天主教会的伪善,如《一个小丑的看法》(1963)、《一次出差的结局》(1966)等。
1971年发表的小说《与一个女人的合影》是他创作的高峰,通过对一个普通劳动妇女一生的描写,对联邦德国社会从政治、经济、道德上进行全面批判。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70年代的几部着作如《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1974)和《监护》(1979)及遗作《河流风光前的女士们》(1985),则把笔触伸向政府、警方和新闻等各界,对联邦德国社会上层的不义之行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伯尔始终坚持介入现实,对社会弊端进行揭露批判,他的同情始终在小人物一边。
写作手法基本上遵循现实主义传统,早期的中短篇以朴实、白描见长,情节紧凑,语言朴实无华。60年代以来更注重客观真实,从叙述故事转向采访、回忆、新闻纪事等新闻报道的手法,在风格上也更多样化,在以重客观描写的基础上加上象征、联想、心理分析、独白等多种文学技巧。